- 邮箱: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 电话:
- /public/upload/system/2018/07/26/f743a52e720d8579f61650d7ca7a63a0.jpg
- 传真:
- /public/upload/system/2018/07/26/fe272790a21a4d3e1e670f37534a3a7d.png
- 手机:
- 13800000000
- 地址:
- 1234567890
结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
它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状态。
这个词最早是被应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当中的,比如化学结构、物理结构等。
直到20世纪40年代开始,这个概念被用于经济领域。
于是,就有了产业结构一词。
说到产业结构,最早应用的时候用法比较混乱,既用来解释产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也用来解释产业内部的企业关系结构、产业的地区分布等。
随着研究的深化,产业结构的概念才逐渐清晰,产业结构理论逐渐形成体系,也与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区分开来。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产业布局:产业的地域分布结构。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经济分析深入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以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其经济分析侧重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继亚当·斯密后,经马歇尔、瓦尔拉斯和帕累托之手,将“看不见的手”如何自动调节市场均衡,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抽象,形成了资产阶级正统的价格理论,微观经济理论。
但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一个脆弱的前提——完全竞争,这在现实中不存在,而且,完全竞争本身又孕育着垄断。
随后,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将经济分析投向国民经济宏观层次,即总量分析,诞生了以国民经济有关总量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的宏观经济理论。
重要结论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等心理因素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不足,非自愿失业总会存在。
而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的作用,因此政府有必要且可能发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均衡的作用。
凯恩斯主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危机中的经济复苏和景气,却孕育着更大的失衡。
凯恩斯主义的失效,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面临两难:回亚当斯密那里搞完全竞争,实践证明行不通;实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又让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所以他们将关注点放到了个量和总量分析两个端点的连线上,放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观层次——产业层次。
由此可见,产业分析的产生是经济分析纵深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条件下人们认识经济规律需要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
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反之亦然。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加速经济增长。
无论如何,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已经被许多专家、学者所认同。
但对这个联系的看法有所不同。
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过程,部门变化和总量变化是互为关联的,而在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关系中,首要的问题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只有总量的高速增长才能导致结构的快速演变。
而罗斯托则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他无意否定总量的概念,但强调,部门分析是解释现代经济增长原因的关键。
他认为,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并按其定义来说当然是一个总量概念,它表明人均产出有规则地上升。
另外,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主导部门依次更迭的结果,说,增长的进行,是以不同的模式、不同的主导部门,无止境地重复起飞的经历。
无论是哪个观点,最重要的是侧重点的不同。
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正向的: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